学院新闻

    学院新闻

    霍金花副省长在全省研究生教育会议上的讲话

    发布日期:2021-01-26  浏览次数:[]

    同志们:

    召开这次全省研究生教育会议,一方面是规定动作,去年7月,国家召开了新中国成立以来首次研究生教育会议,按照要求,各省区都要召开会议进行贯彻落实。另一方面也是现实需要,在我国迈进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启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新发展阶段,研究生教育的地位作用今非昔比,河南要想在新发展格局中打造新发展优势,全面推动高质量发展,必须要解决好研究生教育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充分发挥研究生教育培养创新人才、提高创新能力的重要支撑作用。所以,这个全省首次研究生教育会议,一定要开成一个统一思想、明确目标、加快发展的会议。

    刚才,洪斌同志传达了国生书记和尹弘省长的指示批示,两位主要领导紧紧围绕我省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对高层次人才的迫切需求,对研究生教育高质量发展提出了明确要求,我们要深刻领会,认真抓好贯彻落实。为了开好这次会,省教育厅进行了深入细致的调研,并在此基础上,结合国家关于加快新时代研究生教育改革发展的有关文件精神,拟定了《河南省研究生教育提升行动计划(2021-2025年)》,提出了“十四五”期间研究生教育的“十大行动”。六所学校结合本校的人才培养进行了很好的发言,给大家提供了好的经验参考。下面,就推进新时代全省研究生教育改革发展,我讲四点意见:

    一、总结成绩,认清现状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的研究生教育经历了一个从无到有、由小到大的发展过程,我省的发展轨迹与全国基本一致,整体来讲,无论是培养平台、培养规模,还是培养质量都有跨越式的提升。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进入量质齐升的发展阶段,为我省乃至全国培养了大批优秀高层次人才。一是培养平台从“一枝独秀”到“百花齐放”。河南研究生教育起步之初,培养基础较为薄弱,类型结构比较单一。1981年,河南仅有1所博士单位,2个博士专业点;4所硕士单位,28个硕士专业点。今天,我们有9所博士单位,92个博士专业点;19所硕士单位,558个硕士专业点。博士、硕士培养高校占全国的比例分别从1/151提高到1/46,从1/90提高到1/39。博士硕士学位点占全国的比例分别从1/406提高到1/44,从1/114提高到1/30。二是培养规模从“屈指可数”到“数以万计”。上世纪的研究生数量是按“个”计算的,60年代,河南培养了2名遗传育种专业研究生,是我省研究生教育工作的肇始;1978年,国家恢复了中断12年的研究生教育制度,郑州大学、河南大学等5所高校招收了110名硕士生;1981年,河南医学院招收了2名博士生,总的算来,也不过一百余人。到今年,全省招生计划达到28299人,其中博士计划突破千人;另外,2020年外国留学研究生也达到1230人,培养规模要用“成千上万”来形容了。三是培养质量从“单点达标”到“全面提升”。郑州大学、河南大学入选“双一流”建设,是河南高等教育发展史上里程碑式的重大突破;两校的研究生党支部获全国高校“百个研究生样板党支部”荣誉称号,是我省研究生教育立德树人成效的突出显现;河南科技大学依托“有色金属共性技术河南省协同创新中心”与知名企业开展合作,在实践中探索并实施研究生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南阳师范学院设立的南水北调安全与环境学院等,体现了研究生教育服务需求效能的提升。这些成绩的取得,得益于教育部长期以来的关心支持、得益于我省各有关部门的协同发力、得益于各培养单位的持续奋斗。在此,我向大家并通过在座各位,向广大研究生教育工作者表示诚挚的问候和衷心的感谢!

    纵向总结,我省的研究生教育是飞跃式发展,但是横向比较,我们与兄弟省份还有很大差距。一是与第一教育人口大省的教情相比,我省的培养规模明显偏小。据统计,全国有28所大学的博士生招生计划超过河南全省博士生招生计划。在全国31个省市区中,每万名在校生拥有的博士生计划数,全国平均是27.1人,河南周边的陕西是29.7人,湖北是43.8人,安徽是24.6人,山东是14.9人,甘肃是18.4人,而我省仅为4.4人。二是与建设教育强省的要求相比,我省的培养质量亟待提高。从生源质量来看,我省研究生生源多来自省内,来自原来三本院校的学生比例不小。从师资队伍来看,部分导师科研水平亟待提升,一些违反师德师风的问题时有发生。从服务能力来看,专业学位研究生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还很不足。三是与研究生培养“追求卓越”的要求相比,我省的优势学科还很匮乏。全国一流建设学科共465个,我省只有4个,第四轮学科评估中,全国共有710个学科进入A类,我省只有1个A类还是A-,郑大、河大作为“双一流”高校还没有A类学科,全省没有一个学科进入ESI前1‰。是与高等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要求相比,我省的管理能力还较为滞后一些高校对研究生教育的认识还不到位,片面追求规模扩张,高质量、个性化的培养不足,研究生内部质量管控不到位,存在一定程度的学位“注水”现象。对这些问题我们要有清醒的认识,下决心认真予以解决。

    二、分析形势,提高认识

    进入新时代,研究生教育的地位作用、发展方向、工作重点都发生了深刻变化,特别是去年全国研究生教育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和李克强总理的重要批示,深刻揭示了我国研究生教育发展的大方向、大趋势、大格局,是我们做好下一步工作的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要想做好这项工作,一定要认真分析新形势、学习新要求、提高新认识。

    (一)要深刻认识国际形势风云变幻对研究生教育的双向影响从积极方面来看,当今世界正处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第四次工业革命已经悄然来到,高层次人才成为影响和改变全球竞争格局的关键变量,研究生教育作为培养高层次人才的重要渠道,受到世界各国的高度重视,印度注册研究生达到400万人,规模居世界第一;美国、欧盟、日本都有一系列关于研究生教育振兴的计划规划。我国也提出了建设研究生教育强国的宏伟目标,研究生教育的发展正当其时、意义重大。从不利方面来看,由于新冠肺炎疫情席卷全球和一些国家单边主义抬头,特别是美国为了对我国科技封锁故意打压遏制我国留学人员,对外合作交流出现困境,一些计划留学的学生无法出去,一些名为留学的学生一直在家上网课,还有一些人被迫中断学业回国。这种情况确实使我们一些研究领域处境艰难,但我一直讲危和机是并存的,挑战的背后往往蕴含着机遇:疫情阻断了留学之路,但也为我们留住优质生源提供了难得机遇,我们是生源大省,能否借机把一些优质生源留在省内?“卡脖子”问题让我们遭遇困境,但也倒逼我们狠下决心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河南高校能否及早组织人马开展学科建设,实现某个领域的弯道超车?疫情打乱了发展节奏,也给了研究生教育“冷思考”和“调结构”的最佳时机,我们能否借助国内的大局稳定深度思考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加快补齐短板弱项?这些都是对总书记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的具体落实。

    (二)要深刻认识国内经济社会发展对研究生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更高要求在“两个一百年”的历史交汇期、经济向高质量发展迈进的转折期、新发展格局构建的关键期、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起步期,研究生教育作为提高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主要依靠,发挥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从国内发展需求来看,无论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还是提升社会治理能力,无论是扩大内需还是利用好国际市场,都需要研究生教育高质量发展。我国嫦娥团队、神舟团队平均年龄33岁,北斗团队平均年龄35岁,这些团队成员大多是我国自主培养的研究生,这充分证明了研究生教育对我国实现创新驱动发展、促进经济提质增效的支撑作用。从我省发展战略来看,“十四五”和2035《纲要草案》提出了建成“四个强省、一个高地、一个家园”的现代化河南奋斗目标,刚刚结束的省“两会”政府工作报告进一步明确了“打造中西部创新高地”的重点任务。特别是去年11月,李克强总理到我省考察期间,专门到郑州大学调研指导,强调“河南是全国人口第一大省,也应该成为全国人才第一大省”。这些都对高层次人才的数量和质量提出了更高要求,需要通过大力发展研究生教育进行落实。社会需求来看,目前社会上很多招聘都对就业者的学历提出了更高要求,比如现在我国还停留在高校招聘高学历教师的层次上,普通高中教师拥有研究生学历的比例2018年不足10%,高中以下教师拥有研究生学历的比例还要低很多。但在某些发达国家,比如芬兰、德国等,中小学教师几乎百分之百具有硕士以上学历,可见我国对高学历人才的需求还远远得不到满足,需要研究生教育持续不断发力。

    (三)要深刻认识人民群众迫切需求研究生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巨大压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在教育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就是接受更好质量、更高层次的教育。现在本科毕业就工作的人越来越少了,希望继续攻读硕士、博士的人越来越多了,特别是近两年就业形势严峻,学生和家长希望通过攻读研究生找到更好的工作,国家和社会需要学生通过攻读研究生来缓解就业压力,对研究生教育的需求在百姓和社会上越来越迫切。近年来我国硕士研究生报名人数屡创新高,从近三年数据来看,2019年为290万,2020年为341万,今年更是达到了377万,我省的考生数量也从2019年的23.4万增加到今年的30.2万,不断刷新历史新高。河南作为拥有全国最多人口和较大规模研究生生源的省份,必须要把研究生教育搞上去,为河南学子提供足够的优质教育资源,为我省发展培养更多高层次人才。

    三、把握关键,重点突破

    研究生教育的规模质量直接关系到高等教育乃至整个国民教育体系的水平,关系到国家未来的核心竞争力。当前,我省的研究生教育无论是规模还是质量都处于相对落后的位次,需要抓紧解决、补齐短板。但如果用常规思路和手段来解决问题,我们永远只能跟在别人后面跑,短板永远是短板。我们要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从教育初心、教育使命、教育担当的高度审视研究生教育,上下一心、解放思想、共同发力,采取超常规的思路、超常规的手段、超常规的举措推动研究生教育发展,这样才有可能从追着跑到并排跑,甚至在将来实现领跑。这个过程中,需要大家思路清、方法明、措施实、手段活。针对如何把握关键、重点突破,我谈三点看法。

    (一)准确把握发展方向

    一要突出研究春兰总理在全国研究生教育会议上指出,研究生教育与本科生教育的最大区别就在于“研”字。基础教育、本科教育主要学习知识,是通识教育;研究生教育既要学习知识,又要创造知识,是研究型教育。关于这点有一种误解,认为研究生教育只有学术学位是搞研究、出成果的,其实专业学位也是一样,虽然专业学位的培养目标是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但这类人才绝不是一般的技术工人,而是富有开拓意识并且能在纷繁复杂的现象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创新型人才,所以学术创新与技术创新都离不开“研”字。研究必然是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开拓创新、破旧立新的,如何让我们的研究生搞好研究,我想首先要提高他们研究的意识,让研究生学会主动研究,变得乐于研究,在研究中养成钻研科学的兴趣和勇于创新的精神;其次要提高研究的能力,搞研究出成果,方法和手段很重要,不能忙活半天总是做无用功,这一点导师要做好指导,课程安排上可以设置专门的课程;再次要做好研究方向的引导,让研究生向国家和社会需要的方面努力,少走弯路,提高效能。

    二要突出质量全国会议上提出了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研究生教育的16字工作主线——“立德树人、服务需求、提高质量、追求卓越”,其中“提高质量、追求卓越”其实都是对质量的要求。我省的研究生教育规模太小,确实要扩大规模,但也不能有“先有量后有质”的思想,陷入片面追求规模扩张的认识误区。最近两轮六年我们向教育部推荐的新增博士、硕士单位,没有一所是完全满足申报条件的,走的都是按需推荐高校的路子,靠的是国家的政策倾斜。所以这次省部会商,教育部有关司局的同志也谈到:“河南要增加研究生招生计划,需要加强学科建设,提升师资水平,提升培养质量,积极争取国家重大科研项目”。可见教育部是很看中培养条件的,如果自身实力不够,消化能力不足,就算给我们增加招生计划也培养不出最优秀的人才。所以我们必须量质齐抓、练好内功,增强自身的实力和水平。

    三要突出特色从当前我省研究生教育的基础来看,即便我们全力追赶,这个差距也不是短时间内可以赶上的。虽然比不了规模,我们可以在特色上另辟蹊径,有所为有所不为,不求“大而全”,只求“特而精”,以特色求质量、以特色强实力,以“一俊”遮“百丑”,最终形成具有河南特色的研究生教育发展之路。在这方面我省有很大的空间可以挖掘。比如,对照我省“十四五”规划和远景目标,研究生教育可以在数字经济、生物医药、种业发展、装备制造等省支柱产业、新兴产业发展方面寻找着力点,在服务区域经济中凝练特色。比如,河大的历史、文学专业,郑大的化学、数学专业有着悠久历史和较好基础,现在国家高度重视基础学科发展,两校是否可以把这些传统优势专业发扬光大。再比如,农大、工大、轻大在粮食安全方面很强,安阳师院的甲骨文研究是国家支持的具有极高保护传承价值的“绝学”、冷门学科,理工大的安全学科、洛阳师院的旅游管理等都很有特色,是否可以持之以恒地集中精力,打造一些属于自己的优势学科,争取创出享誉全国的品牌。

    (二)创新思考发展路径

    一要研究形势找准努力方向现在全省上下都在吐槽感叹我们的培养规模,这种现状不是一时半刻形成的,也不是一年半载能够彻底解决的。我们一方面要有坚定不移改变现状的信心和决心,另一方面还要认识到顺势而为才能事半功倍,找准努力方向和发展路径持续发力、久久为功。比如在专业学位和学术学位的培养上,教育部提出“十四五”期间,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的招生比例要达到总规模的三分之二,全国会议也都明确了这个政策导向。从实际执行的情况来看,上一轮新增的几个专业学位博士点,每年国家都能给二三十个计划,但是学术学位博士点多数只有几个计划,也印证了这个改革导向。我们要准确把握这个政策脉搏,大力培育和发展专业学位。教育厅在“十大行动”中做出了专门规划,各高校要跟随指挥棒,努力把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做成河南研究生教育新的增长点和彰显特色的亮点。再比如在拓宽培养渠道上,除了对上向教育部积极争取外,也可以考虑争取横向支持,强化与高水平大学、科研机构、企业的合作。这两年我们与清华、北大、人大、上海交大、西安交大等国内知名高校都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其中都有合作共建产业研究院、共用师资、联合培养研究生等合作内容,要加强与院校所的合作,利用它们的高水平科研平台和师资队伍,帮助我们结合河南需求开展研究,共同申报国家级大项目,并逐渐推动产业研究院建设成独立的研究生院,加大对我省研究生的招生力度。

    二要结合实际用好逆向思维。当今世界,逆全球化潮流抬头,少数国家对我国戒心加剧,尤其在高层次人才交流领域人为设置种种障碍,所以大多数人看到的是学术开放交流的大门被堵住了。但越是这种情况,我希望大家越能用逆向思维思考问题,认识到合作与发展仍是主流,以开放对抗封闭,实现更大范围的交流与合作。在与国外学术交流方面,虽然以美国为首的少数西方国家政府对我国研究生出国学习提出了种种限制,但是学校层面的交流仍然存在,合作的意向没有消减。前不久,在我省举办的“2020高等教育国际论坛年会”上,包括美国在内不少国外高校的负责人和专家学者都表达了与我国高校加强合作的意愿,我们要抓住时机,先行一步,与他们加强民间的、学术的交流与合作。在吸引外国留学生方面,我们的国内招生计划是有指标限制的,但留学生计划不受指标限制,随着中国疫情得到基本控制,成为全球疫情中的“安全岛”,我们的留学教育优势更加得到彰显,所以提高我省的留学生规模,是扩大研究生培养规模的一个重要手段。高校要积极谋划优秀留学生招生工作,提高生源质量,形成口碑效应,扩大河南教育的海外影响力,同时也可以留下优秀留学生为我所用。

    三要做好规划支持重点对象刚才讲到,最近这两轮我们向教育部推荐的新增博士、硕士单位,走的都是按需推荐的路子。这一方面说明我们的整体实力偏弱,另一方面也说明我们的主观谋划不够,顶层设计不够,没有重点发展对象。今后,我们要主动作为、提前谋划,以规划求计划,把主动权掌握到自己手中。我在去年末的省学位委员会会议上讲过,要强化规划指导,分层次、分批次重点建设一批博士硕士立项单位和学位点。今天参会的高校里,既有立项建设高校,也有不是立项单位,但意愿强烈,希望增列为立项单位的高校。在新增博士硕士单位方面,我们经过摸底,除了今年推荐的郑州轻工业大学、安阳师范学院外,还有河南财经政法大学、新乡医学院十分有希望在2023年的博士单位申报中满足申请条件;洛阳师范学院等学校有希望满足下一次申请硕士单位的条件,我们要根据这个情况确定一批重点支持单位,拿出切实举措,给他们实实在在的支持,把条件较好的学校重点支持好。

    四要开拓思路争取多方支持干任何事情,坐等政策是不行的,想实现跨越式发展,既要在机遇来的时候立即抓住,还要发挥主观能动性,用超常规的思维去捕捉机遇、创造机遇。要用好教育部的支持政策,去年12月,省政府和教育部进行了第五次省部会商,宝生部长在对我省教育工作支持上讲了五条含金量很重的原则。这五条原则对一亿人口的河南来讲是莫大的支持,在历史上也是少有的。我们一定要借助这五条原则,创造条件办好我们的事,对符合条件的,要马上申请办;对暂时不具备条件的,要努力创造条件办;对超出职责范围的,要想出思路求得支持办。创造性地制定有利政策,思路决定出路,办任何事情一定要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做到凡事多想一步、想深一步。英国脱欧以后,为了留住优秀人才,将为国际学生提供的PSW签证从2年延长到4年,以便减少英国大学下一学年的国际学生人数流失。我们的高校是不是也可以拓宽思路,想办法留住我们的本科生、硕士生在本校攻读硕士、博士。我们的政府组成部门是否可以结合自身分工思考怎样制定政策为河南培养人才、留住人才?这个题目下有很多文章可做,请大家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群策群力来思考,也希望教育厅能够多从基层中征集思路、获得启发。

    (三)全力抓好重点环节

    一要强化立德树人,把牢根本方向。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培养什么人是教育的首要问题。我国的教育要培养的是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些人决不能是“长着中国脸,不是中国心,没有中国情,缺少中国味”的人。研究生教育培养的都是高层次人才,如果这些人的思想出了问题,影响会更大,危害会更深。所以不管到什么时候,为党育人的初心不能忘,为国育才的立场不能变,必须全力做好立德树人工作,着力培养具有理想信念、爱国情操、奋斗精神的新时代研究生。加强研究生党建,让研究生过组织生活,经常接受组织教育,学校要落实意识形态责任制,传播好故事、好声音、正能量,进一步提高研究生的道德情操和人文素养,引导研究生自觉把个人理想融入党和国家的事业发展中。做好思想政治工作,课堂要成为立德树人工作的重要阵地,教师在授课中要坚持“课堂思政”,将前沿讲座和社会实践作为德育的“源头活水”,将社会热点问题和国内外动态作为研究生的“必修课”,引导研究生在解决问题过程中提升道德涵养、培养文化自信、坚定理想信念。要突出道德品质培育,我省的研究生教育要注重结合实际、因材施教,抓好焦裕禄精神、红旗渠文化、愚公移山文化等优秀资源,培养研究生热爱人民、吃苦耐劳、坚忍不拔的品格,让这些精神烙印成为展示河南教育优秀形象的闪光点。

    二要调整学科专业,建好发展载体。要加强优势学科建设。继续加大对郑大、河大一流建设学科的支持力度,同时在两校重点建设一批一流学科培育学科。加大省特色骨干学科建设和省重点学科建设力度,引导高校聚焦破解产业升级瓶颈和技术难题,提高服务能力。要加强交叉学科发展。当前,新的科学发现和技术发明多在学科交叉的地带产生,跨学科研究也符合创新人才培养的规律。前不久,教育部正式设置了第十四个学科门类——交叉学科。我们要敢于打破学科壁垒,通过交叉学科和新兴学科的设置,培养具有复合型知识结构、开放性思维方式和开拓性创造能力的高层次人才,解决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难题。要加强学位点动态调整。2016年国家启动动态调整工作至今,我省共撤销47个硕士学位点,增列46个硕士学位点,下一步还要加大调整力度,对培养质量差、生源不足、毕业生就业困难的学科坚决撤销,进一步优化全省学位点布局。

    三要吸引优质生源,源头提高质量。优质的生源是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的前提和基础。2019年江苏的数据显示,来自“双一流”高校的生源占高校研究生招生数的38%。而我省是情况是,为国家培养的优质研究生生源不少,但留下的优质生源不多,所以我们在入口处就要思考如何留住省内和吸引省外的优质生源,这是一条提高研究生教育质量的捷径,也是摆在研究生教育工作者面前的难题。下一步,要持续加强优势特色学科建设,这是我们吸引优质生源的金字招牌,也是让优质生源留下来的根本;要加强学校软环境建设,培养本校学生的认同感和归属感,让本校优质生源愿意留下来;要发挥导师的传帮带作用,坚持优中选优,在本科阶段把愿意读书、具备潜力的好苗子及时挖掘出来;要通过形式多样的招生宣传,多抛“橄榄枝”,吸引省外高水平大学的生源,特别是在博士生招考中,充分发挥“申请—考核”机制的作用,注重发现优秀科研人才。同时,学校还要加大投入,设立优质生源奖励专项基金,鼓励第一志愿报考并充分吸纳高水平大学的调剂学生。

    四要强调分类指导,突出因材施教。随着社会对高层次应用型人才的需求日益强烈,专业学位成为我国研究生教育发展的主流。但是当前我省的专业学位培养,还存在高校与企业合作不深入、所学的课程与实际脱节、考核评价方式单一等问题。下一步,要切实转变观念,准确把握专业学位的人才培养规律,充分认识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是以职业需求为导向,以实践能力培养为重点,以产学结合为途径,培养的是从事实际工作的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同时要走出“矮化、弱化、同化”专业学位教育的误区。要坚持实事求是,按照专业学位培养规律把培养方案做实做细,严格落实“双导师”制度,将“实践能力培养、基础能力学习、研究能力训练”融入到课堂教学中,重点在联合培养基地上做好文章,真正实现产学研有机结合。要勇于探索创新,追求专业学位的本质,深入推进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在改革过程中,要善于发现问题,努力探索新路子,找到解决问题的新方法,真正实现把“论文写在产品上、研究做在工程中、成果转化在企业里”。

    五要提升导师能力,夯实培养责任。名师出高徒,导师是研究生培养的第一责任人,也是决定研究生培养质量的关键因素。但是近年来一些高校导师的负面行为屡见报端,有的把学生当作私有财产使唤支配、有的放羊式管理一年也不见学生几面,有的有船到桥头车到站的懈怠思想,不注重自身能力水平提升,这些都对导学关系产生了负面影响。下一步要在提升导师质量上做文章:强化导师的师德修养。导师只有以身作则、言传身教,研究生才会“亲其师,信其道”。作为研究生成长成才的关键引路人,导师既要做好学业导师,也要做好人生导师。强化导师的学习养成。除了本专业领域的知识理论,导师还要学习思想政治教育知识,树牢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使命意识;要学习心理学知识,指导和帮助研究生解决学习、生活中出现的困惑;要学习教育学知识,用好的教学教法指导研究生成长成才。“十四五”期间,我们将建立骨干研究生导师常态化研修机制,对这方面加强培训。强化导师队伍管理。要严格选聘标准,在入口选拔时更加注重考察导师的政治素质、师德师风、育人能力和培养条件等;要强化岗位管理,建立完备的导师评价考核体系,加强对导师的日常监督管理,跟踪了解政治表现、师德师风、学术水平、精力投入和培养质量等情况;要建立导师资格年度审核制度,破除导师资格终身制,切实激发导师的动力和活力;要采取多种形式对优秀导师进行宣传引导,尤其是引导青年导师更好地理解导师职责,树立良好的育人理念。

    四、明确责任,共同推进

    省委、省政府对研究生教育工作高度重视,这次王书记和尹省长专门作出指示批示,为我们做好具体工作提供了指引和遵循。下一步,研究生教育工作的质量如何,“十四五”期间能达到什么样的效果,能否为“四个河南、一个高地、一个家园”建设提供有力支撑,与在座各位作用的发挥密不可分。

    (一)发挥好各级各部门的协同推动作用。研究生教育是一项系统复杂工程,需要方方面面的支持和投入。比如财政投入,这次我们制定的“十大行动”,如果没有高强度的财政投入,那将来很可能会是白纸一张。这种投入需要持续,有的需要五年十年甚至更长时间,但是成效是一定会有的。此外,在政策引导、项目规划、科研支撑、校企合作上都需要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各地党委政府要把研究生教育纳入本地经济社会发展大局、教育工作全局当中去谋划和推进,主动对接重点行业产业需求,加大地方性财政、项目、平台支持力度,帮助高校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教育厅要发挥牵头抓总、统筹协调、检查指导的作用,与其他相关部门加强通力合作,加强对研究生培养高校的督导指导引导,特别要重视发挥基层单位蕴含的巨大创造力。各有关部门要站在全省高质量发展的大局上来看待这项工作,高度认识它对我省高层次人才培养的重要作用,结合职责分工主动研究支持政策。

    (二)发挥好高校院所的主观能动作用。高校和科研院所是研究生教育工作的主体,要强化主人翁意识,主动作为,抓好自身能力提升。要深入研究政策导向,找准本单位研究生教育工作的短板和不足,有针对性地开展建设。要敢于深化研究生教育改革,善于破解难题,勇于变革不合理的规章制度,推动本单位的立德树人成效更加显著、师资队伍结构更加完善、人才培养水平更加提升、科学研究能力更加强化。郑大、河大承担了我省近2/3的博士和1/2的硕士培养任务,是我省研究生教育的主力军、排头兵,一定要提高政治站位,不但要做好自己的事情,还要在全省发挥示范引领作用,担负起国家和我省创新发展的使命要求,聚焦“卡脖子”问题,重点发力,久久为功;要努力实现学科评估的突破,争取有学科进入A类,真正体现“双一流”的素质和水平;要支持兄弟院校,对于一些准备申报硕士单位的高校,尽可能给予指导和帮助。

    (三)发挥好书记校长的掌门人作用。高校的党委书记、校长的能力水平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学校发展的速度和高度,一定要真正成为研究生教育工作的领导者、组织者、执行者和促进者。要坚持“四为”方针,坚定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守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要研究教育规律,以与时俱进的视野审视时代的变化、教育的变化,从对教育规律的不断探索总结中,形成治校治学的新理念、新思路、新方法;要注重扬长避短,在打造优势、挖掘特色、形成亮点上下功夫,在不同层次、不同领域办出水平;要有教育情怀,做目光长远的教育家,多仰望星空,多思考事关教育事业长远发展的大事;要有格局心胸,执行好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共同推进研究生教育工作发展。

    (四)发挥好学术机构和管理人员的支撑作用。除了书记、校长,还有一批学术大师和管理人员,也是研究生教育工作的具体推动者。最近,我们新成立了学科评议组和专业教指委,要充分发挥好他们在研究咨询、标准制定与审核评估、学科建设、合作交流等方面的智囊作用,以科研助教学,以学术带发展。还要加强研究生具体管理人员的建设,这次十大行动,专门有一条是实施管理队伍强化行动,要通过成立研究生教育研究中心,为我省研究生教育提供理论指导和政策咨询。各培养高校还要按照培养规模配齐建强专职管理队伍,让研究生教育有人管、管得住、管得好。

    同志们,蓝图已经绘就,使命催人奋进。各高校要不折不扣的落实好习近平总书记和李克强总理的重要指示批示,落实好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把研究生教育工作放在心上、扛在肩上、抓在手上,以研究生高质量教育成果助推我省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我就讲这么多,谢谢大家!

    打印    收藏

    上一条:至尊全讯白菜网论坛走访慰问困难学生家庭
    下一条:至尊全讯白菜网论坛在校跆拳道、啦啦操比赛中勇夺佳绩

    关闭